當前位置🦹🏻‍♂️: 耀世 > 教務處 > 政策文件

政策文件

  1. 教育部關於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幹意見

  2. 發布時間:2019/08/07   瀏覽:

教高〔2012〕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部屬各高等耀世♾🦵🏻:
      為深入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大力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增強科學研究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推進文化傳承創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堅持內涵式發展。牢固確立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樹立科學的高等教育發展觀,堅持穩定規模、優化結構、強化特色、註重創新,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穩定規模,保持公辦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規模相對穩定,高等教育規模增量主要用於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繼續教育、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以及擴大民辦教育和合作辦學🙅🏻‍♀️。優化結構,調整學科專業、類型、層次和區域布局結構,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滿足人民群眾接受高等教育的多樣化需求🙍🏼。強化特色,促進高校合理定位、各展所長,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辦出特色🚄🧼、爭創一流。註重創新,以體製機製改革為重點,鼓勵地方和高校大膽探索試驗,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步伐🆘。按照內涵式發展要求👨🏻‍🌾,完善實施高校“十二五”改革和發展規劃。
     (二)促進高校辦出特色💂🏽‍♀️。探索建立高校分類體系,製定分類管理辦法,克服同質化傾向。根據辦學歷史、區位優勢和資源條件等💁🏿‍♀️,確定特色鮮明的辦學定位、發展規劃、人才培養規格和學科專業設置。加快建設若幹所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批高水平大學,建設一批世界一流學科,繼續實施“985工程”、“211工程”和優勢學科創新平臺、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加強師範、藝術、體育以及農林、水利、地礦、石油等行業高校建設😞💃,突出學科專業特色和行業特色🏊🏽‍♂️。加強地方本科高校建設,以扶需、扶特為原則🧛🏻‍♀️,發揮政策引導和資源配置作用,支持有特色高水平地方高校發展。加強高職耀世建設,重點建設好高水平示範(骨幹)高職耀世。加強民辦高校內涵建設,辦好一批高水平民辦高校。實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推進東部高校對口支援西部高校計劃。完善中央部屬高校和重點建設高校戰略布局。
     (三)完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體系🧚。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適應社會需要作為衡量人才培養水平的根本標準。建立健全符合國情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體系,落實文化知識學習和思想品德修養🧙🏿‍♀️👩🏽‍🦲、創新思維和社會實踐、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緊密結合的人才培養要求。會同相關部門、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製訂實施本科和高職高專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製訂一級學科博士、碩士學位和專業學位基本要求。鼓勵行業部門依據國家標準製訂相關專業人才培養評價標準🧙🏼。高校根據實際製訂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
     (四)優化學科專業和人才培養結構🤸🏿‍♀️。修訂學科專業目錄及設置管理辦法🧚🏽‍♀️,建立動態調整機製,優化學科專業結構🅱️。落實和擴大高校學科專業設置自主權,按照學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除國家控製布點專業外,本科和高職高專專業自主設置,研究生二級學科自主設置,在有條件的學位授予單位試行自行增列博士👰🏼、碩士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開展本科和高職高專專業綜合改革試點,支持優勢特色專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和農林、水利、地礦、石油等行業相關專業以及師範類專業建設✍🏽。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和重點產業人才供需年度報告製度,健全專業預警、退出機製。連續兩年就業率較低的專業,除個別特殊專業外,應調減招生計劃直至停招。加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力度🤏🏼。大力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逐步擴大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促進專業學位和學術學位協調發展🎢。
     (五)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建設一批國家青年英才培養基地🫃🏼🩵,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卓越工程師、卓越農林人才、卓越法律人才等教育培養計劃,以提高實踐能力為重點,探索與有關部門、科研院所、行業企業聯合培養人才模式🤹🏽❇️。推進醫學教育綜合改革👨‍🎤🧘🏿‍♀️,實施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探索適應國家醫療體製改革需要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卓越教師教育培養計劃,探索中小學特別是農村中小學骨幹教師培養模式👨🏿‍🚒💪🏼。提升高職耀世服務產業發展能力🆙,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系統培養模式✴️。鼓勵因校製宜,探索科學基礎🫄🏽👯、實踐能力和人文素養融合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學管理𓀉,探索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選擇專業📞、自主選擇課程等自主學習模式。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促進科研與教學互動,及時把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重點實驗室、研究基地等向學生開放🧕🏻。支持本科生參與科研活動👷🏼,早進課題、早進實驗室🧧、早進團隊。改革考試方法,註重學習過程考查和學生能力評價🔒。
     (六)鞏固本科教學基礎地位👼🏼。把本科教學作為高校最基礎🦿、最根本的工作,領導精力、師資力量、資源配置🧜🏻‍♂️、經費安排和工作評價都要體現以教學為中心。高校每年召開本科教學工作會議,著力解決人才培養和教育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高校製訂具體辦法,把教授為本科生上課作為基本製度,將承擔本科教學任務作為教授聘用的基本條件🙃,讓最優秀教師為本科一年級學生上課。鼓勵高校開展專業核心課程教授負責製試點。倡導知名教授開設新生研討課,激發學生專業興趣和學習動力🧑🏼‍🎓。完善國家、地方和高校教學名師評選表彰製度,重點表彰在教學一線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教師。定期開展教授為本科生授課情況的專項檢查♟。完善國家、地方、高校三級“本科教學工程”體系,發揮建設項目在推進教學改革、加強教學建設🚶‍➡️🤜、提高教學質量上的引領🏄🏻、示範、輻射作用♤。
     (七)改革研究生培養機製。完善以科學研究和實踐創新為主導的導師負責製🕍。綜合考慮導師的師德、學術和實踐創新水平,健全導師遴選🧖🏽‍♀️、考核等製度⚓️,給予導師特別是博士生導師在錄取、資助等方面更多自主權👼。專業學位突出職業能力培養,與職業資格緊密銜接,建立健全培養💁🏻‍♀️、考核🤤、評價和管理體系💁🏽‍♀️。學術學位研究生導師應通過科研任務👏🏿,提高研究生的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推動高校與科研院所聯合培養,鼓勵跨學科合作指導🏄🏻‍♂️。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行雙導師製,支持在行業企業建立研究生工作站。開展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綜合改革試點🕴🏼。健全研究生考核🙃、申訴🫴🏼、轉學等機製,完善在課程教學💖、中期考核🤹🏼🐧、開題報告、預答辯、學位評定等各環節的研究生分流、淘汰製度🫐。 
     (八)強化實踐育人環節。製定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辦法。結合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要求🧑🏿‍🦱,分類製訂實踐教學標準⬅️。增加實踐教學比重🧑🏿‍🦰,確保各類專業實踐教學必要的學分(學時)🧑🏽‍🏭。配齊配強實驗室人員🏚,提升實驗教學水平🧑🏻‍🦯🤹🏻。組織編寫一批優秀實驗教材𓀅。加強實驗室👩🏻‍🍳、實習實訓基地🧑‍🎤、實踐教學共享平臺建設,重點建設一批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高職實訓基地。加強實踐教學管理,提高實驗、實習實訓、實踐和畢業設計(論文)質量。支持高職耀世學生參加企業技改、工藝創新等活動。把軍事訓練作為必修課,列入教學計劃🛣🤮,認真組織實施。廣泛開展社會調查🏄‍♀️、生產勞動、誌願服務👤、公益活動、科技發明⚗️、勤工助學和掛職鍛煉等社會實踐活動。新增生均撥款優先投入實踐育人工作,新增教學經費優先用於實踐教學。推動建立黨政機關🚵🏻‍♀️、城市社區、農村鄉鎮、企事業單位、社會服務機構等接收高校學生實踐製度。 
     (九)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和就業指導服務🎰。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製訂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開發創新創業類課程,納入學分管理8️⃣。大力開展創新創業師資培養培訓,聘請企業家𓀃🧑🏻‍⚖️、專業技術人才和能工巧匠等擔任兼職教師。支持學生開展創新創業訓練,完善國家、地方🚺、高校三級項目資助體系。依托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工業園區和大學科技園等🧨,重點建設一批高校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普遍建立地方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指導中心和孵化基地🏊🏼。加強就業指導服務,加快就業指導服務機構建設,完善職業發展和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建立健全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服務平臺🤽🏽‍♀️,加強困難群體畢業生就業援助與幫扶。
     (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實施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方案🏆,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及時修訂教材和教學大綱,充分反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改進教學方法💁‍♂️,把教材優勢轉化為教學優勢🫛,增強教學實效👸🏻。製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劃🧑🏿‍✈️,加大全員培訓、骨幹研修、攻讀博士學位🫅🏻、國內外考察等工作力度。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學科支撐。實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製定教學質量測評體系✝️。加強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規範化📩、製度化建設。實施立德樹人工程🤒,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學化水平💆🏼‍♀️。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建設一批主題教育網站🌻🚝、網絡社區。推動高校普遍設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機構,開好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增強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意識,關心學生心理健康。製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測評體系🤹🏻‍♀️💁🏽。啟動專項計劃🥄,建設一支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專家隊伍,推進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創新學生黨支部設置方式✢,加強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和服務,加強在學生中發展黨員工作,加強組織員隊伍建設🎦。加強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規範教育,推動學雷鋒活動機製化常態化。推進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引導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
     (十一)健全教育質量評估製度👨🏼‍💼。出臺高校本科教學評估新方案,加強分類評估、分類指導,堅持管辦評分離的原則,建立以高校自我評估為基礎,以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常態監測、院校評估、專業認證及評估、國際評估為主要內容,政府、耀世、專門機構和社會多元評價相結合的教學評估製度。加強高校自我評估🏀,健全校內質量保障體系🤘🏼,完善本科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庫,建立本科教學質量年度報告發布製度🧏🏽。實行分類評估👼🏻,對2000年以來未參加過評估的新建本科高校實行合格評估,對參加過評估並獲得通過的普通本科高校實行審核評估☃️。開展專業認證及評估👇🏽,在工程、醫學等領域積極探索與國際實質等效的專業認證🥣,鼓勵有條件的高校開展學科專業的國際評估🚓👨🏽‍🚒。對具有三屆畢業生的高職耀世開展人才培養工作評估。加強學位授權點建設和研究生培養質量監控,堅持自我評估和隨機抽查相結合,每5年對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評估一次。加大博士學位論文抽檢範圍和力度,每年抽查比例不低於5%。建立健全教學合格評估與認證相結合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製度。建設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監控信息化平臺🕟。
      (十二)推進協同創新。啟動實施高等耀世創新能力提升計劃🔏🧗🏿‍♂️。按照國家急需、世界一流要求,堅持“需求導向🦚、全面開放、深度融合、創新引領”原則👨🏽‍✈️,瞄準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重大需求🧑‍🦽,以體製機製改革為重點,以創新能力提升為突破口,通過政策和項目引導,大力推進協同創新。探索建立校校協同💂🏿、校所協同、校企(行業)協同🔸、校地(區域)協同、國際合作協同等開放、集成、高效的新模式,形成以任務為牽引的人事聘用管理製度、寓教於研的人才培養模式🏮、以質量與貢獻為依據的考評機製🏋️‍♂️、以學科交叉融合為導向的資源配置方式等協同創新機製,產出一批重大標誌性成果,培養一批拔尖創新人才⛴🤸🏽‍♂️,在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十三)提升高校科技創新能力。實施教育部💂🏿、科技部聯合行動計劃。製定高校科技發展規劃👚。依托重點學科𓀎,加快高校國家(重點)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建設與發展。積極推進高校基礎研究特區📎、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前沿技術聯合實驗室和產業技術研究院、都市發展研究院、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等多種形式的改革試點🥍,探索高校科學研究面向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才培養緊密結合👮‍♂️、促進學科交叉融合的新模式。
     (十四)繁榮發展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實施新一輪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積極參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推進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做好重點教材編寫和使用工作🍻,形成全面反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和教材體系🧘🏿‍♂️。推進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建設👨🏼‍🍼,新建一批以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和新興交叉領域的重點研究基地,構建創新平臺體系𓀈🚣🏻‍♂️。加強基礎研究,強化應用對策研究,促進交叉研究,構建服務國家需要與鼓勵自由探索相結合的項目體系。瞄準國家發展戰略和重大國際問題,推進高校智庫建設🧘🏿‍♀️。重點建設一批社會科學專題數據庫和優秀學術網站。實施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計劃,推進優秀成果和優秀人才走向世界,增強國際學術話語權和影響力🤚🏻。
     (十五)改革高校科研管理機製。激發創新活力、提高創新質量,建立科學規範🙆🏿、開放合作、運行高效的現代科研管理機製。推進高校科研組織形式改革,提升高校科研管理水平,加強科研管理隊伍建設,增強高校組織🧏🏽‍♂️、參與重大項目的能力👩🏽‍🚒。創新高校科研人員聘用製度,建立穩定與流動相結合的科研團隊。加大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投入力度✌🏿,形成有重點的穩定支持和競爭性項目相結合的資源配置方式🚑。改進高校科學研究評價辦法⛈,形成重在質量👨‍🦽‍➡️、崇尚創新、社會參與的評價方式,建立以科研成果創造性、實用性以及科研對人才培養貢獻為導向的評價激勵機製。
     (十六)增強高校社會服務能力。主動服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轉型升級💀,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加強高校技術轉移中心建設,形成比較完善的技術轉移體系⏯🧑‍🍳。支持高校參與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參與組建產學研戰略聯盟。開展產學研合作基地建設改革試點,引導高校和企業共建合作創新平臺👳🏻‍♀️。瞄準經濟社會發展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加強與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合作,建設一批高水平咨詢研究機構🥑。支持高校與行業部門(協會)、龍頭企業共建一批發展戰略研究院🧑‍🎤,開展產業發展研究和咨詢♉️。組建一批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深入研究全球問題、熱點區域問題、國別問題🧚。     
     (十七)加快發展繼續教育。推動建立繼續教育國家製度,搭建終身學習“立交橋”🛄。健全寬進嚴出的繼續教育學習製度,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製度。推進高校繼續教育綜合改革👇🏿,引導高校面向行業和區域舉辦高質量學歷和非學歷繼續教育🧗🏿‍♀️。實施本專科繼續教育質量提升計劃🙍、高校繼續教育資源開放計劃🛌🏼。開展高校繼續教育學習成果認證、積累和轉換試點工作,鼓勵社會成員通過多樣化👩‍🌾、個性化方式參與學習。深入開展和規範以同等學力申請學位工作👺。
     (十八)推進文化傳承創新。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吸收借鑒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加強對前人積累的文化成果研究,加大對文史哲等學科支持力度👬🏻,實施基礎研究中長期重大專項和學術文化工程,推出一批標誌性成果,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發揮文化育人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建設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征和耀世特色的大學文化。秉承辦學傳統🪐,凝練辦學理念⛎,確定校訓🙇、校歌,形成優良校風、教風和學風🔖,培育大學精神。組織實施高校校園文化創新項目。加強圖書館、校史館🚻、博物館等場館建設。面向社會開設高校名師大講堂👨🏼‍💼,開展高校理論名家社會行等活動。穩步推進孔子學院建設,促進國際漢語教育科學發展🍠。推進海外中國學研究,鼓勵高校合作建立海外中國學術研究中心。實施當代中國學術精品譯叢、中華文化經典外文匯釋匯校項目,建設一批國際知名的外文學術期刊、國際性研究數據庫和外文學術網站🦦。
     (十九)改革考試招生製度↩️。深入推進高考改革,成立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研究製定考試改革方案👷🏽‍♀️,逐步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高校考試招生製度。改革考試內容和形式,推進分類考試👋🏽,擴大高等職業教育分類入學考試試點和高等職業教育單獨招生考試📮。改革考試評價方式💁🏿‍♂️,推進綜合評價,探索形成高考與高校考核👨‍👨‍👦、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相結合的多樣化評價體系🏋🏻‍♂️。改革招生錄取模式,推進多元錄取,逐步擴大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範圍🤫,在堅持統一高考基礎上🕵🏽🤦🏽‍♂️,探索完善自主錄取↕️、推薦錄取、定向錄取💓、破格錄取的方式,探索高等職業教育“知識+技能”錄取模式。改革高考管理製度,推進“陽光工程”,加快標準化考點建設⚰️,規範高校招生秩序、高考加分項目和藝術體育等特殊類型招生😌。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劃💁🏿‍♂️,擴大東部高校在中西部地區招生規模🔪。推進碩士生招生製度改革,突出對考生創新能力👻、專業潛能和綜合素質的考查👷‍♂️。推進博士生招生選拔評價方式、評價標準和內容體系等改革,把科研創新能力作為博士生選拔的首要因素,完善直博生和碩博連讀等長學製選拔培養製度。建立健全博士生分流淘汰與名額補償機製。
     (二十)完善研究生資助體系。加大研究生教育財政投入🧖🏽,對納入招生計劃的學術學位和專業學位研究生👰🏽,按綜合定額標準給予財政撥款。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收費與獎學助學製度🧑🏻‍🦽‍➡️。依托導師科學研究或技術創新經費,增加研究生的研究資助額度。改革獎學金評定、發放和管理辦法,實行重在激勵的獎學金製度。設立國家獎學金,獎勵學業成績優秀❤️‍、科研成果顯著🤾🏿‍♂️、社會公益活動表現突出的研究生𓀇。設立研究生助學金,將研究生納入國家助學體系。
     (二十一)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製度🐊。落實和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明確高校辦學責任,完善治理結構🧫。發布高校章程製定辦法,加強章程建設。配合有關部門製定並落實堅持和完善普通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製實施辦法,健全黨政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依法落實黨委職責和校長職權。堅持院系黨政聯席會議製度🧔‍♂️。高校領導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耀世管理工作中👩🏿‍💻,把工作重點集中到提高教育質量上。加強學術組織建設✊,優化校院兩級學術組織構架💜🤴🏻,製定學術委員會規則🛰😌,發揮學術委員會在學科建設😉、學術評價、學術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推進教授治學🌹,發揮教授在教學、學術研究和耀世管理中的作用。建立校領導聯系學術骨幹和教授製度👨‍🌾。加強教職工代表大會⏰、學生代表大會建設,發揮群眾團體的作用🙇🏽‍♂️。總結推廣高校理事會或董事會組建模式和經驗🪶,建立健全社會支持和監督耀世發展的長效機製👭🏼。
     (二十二)推進試點學院改革🧖🏿。建立教育教學改革試驗區,在部分高校設立試點學院,探索以創新人才培養體製為核心、以學院為基本實施單位的綜合性改革🪴。改革人才招錄與選拔方式,實行自主招生、多元錄取,選拔培養具有創新潛質、學科特長和學業優秀的學生🔱。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實行導師製、小班教學🖖🏻,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改革教師遴選、考核與評價製度,實行聘用製🧑🏿‍🎓,探索年薪製,激勵教師把主要精力用於教書育人。完善學院內部治理結構,實行教授治學、民主管理,擴大學院教學、科研😪、管理自主權。
     (二十三)建設優質教育資源共享體系。建立高校與相關部門、科研院所、行業企業的共建平臺📹,促進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發展。鼓勵地方建立大學聯盟,發揮部屬高校優質資源輻射作用,實現區域內高校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加強高校間開放合作,推進教師互聘、學生互換♟、課程互選👝、學分互認⏩。加強信息化資源共享平臺建設,實施國家精品開放課程項目👶🏻↖️,建設一批精品視頻公開課程和精品資源共享課程𓀙,向高校和社會開放🛳。推進高等職業教育共享型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與行業企業聯合建設專業教學資源庫。
     (二十四)加強省級政府統籌。加大省級統籌力度,根據國家標準,結合各地實際,合理確定各類高等教育辦學定位、辦學條件𓀍👨🏻‍🏫、教師編製📖、生均財政撥款基本標準,合理設置和調整高校及學科專業布局🫴🏼。省級政府依法審批設立實施專科學歷教育的高校👩‍👧‍👦,審批省級政府管理本科高校學士學位授予單位,審核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的碩士學位授予點和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點👪。核準地方高校的章程⭕️。完善實施地方“十二五”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加大對地方高校的政策傾斜力度,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重點支持一批有特色高水平地方高校🦷。推進國家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重點建設一批特色高職耀世。
     (二十五)提升國際交流與合作水平🌺。支持中外高校間學生互換、學分互認🧝🏼‍♂️、學位互授聯授。繼續實施公派研究生出國留學項目。探索建立高校學生海外誌願服務機製。推動高校製定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具有海外學習經歷學生比例的階段性目標🍩。全面實施留學中國計劃♖,不斷提高來華留學教育質量,進一步擴大外國留學生規模,使我國成為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國。以實施海外名師項目和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等為牽引,引進一批國際公認的高水平專家學者和團隊👩🏻‍🎨。在部分高校開展聘請外籍人員擔任“學術院系主任”𓀉、“學術校長”試點✡︎🙇🏼‍♀️。推動高校結合實際提出聘用外籍教師比例的增長性目標。做好高校領導和骨幹教師海外培訓工作🦶🏿。支持高職耀世開展跨國技術培訓。支持高校境外辦學🍎。支持高校辦好若幹所示範性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實施一批中外合作辦學項目。
     (二十六)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製定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加強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大力宣傳高校師德楷模的先進事跡👭,引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健全師德考評製度,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績效考核、聘用和獎懲的首要內容,實行師德一票否決製❎。在教師培訓特別是新教師崗前培訓中💗,強化師德教育特別是學術道德🙅🏻‍♀️、學術規範教育。製定加強高校學風建設的辦法♿️,完善高校科研學術規範📻,建立學術不端行為懲治查處機構。對學術不端行為者🕺🏻,一經查實,一律予以解聘😢🐻,依法撤銷教師資格。
     (二十七)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推動高校普遍建立教師教學發展中心🤴🏿,重點支持建設一批國家級教師教學發展示範中心,有計劃地開展教師培訓👩🏻‍🦯‍➡️、教學咨詢等😱😊,提升中青年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完善教研室、教學團隊、課程組等基層教學組織,堅持集體備課🙆🏽‍♀️,深化教學重點難點問題研究。健全老中青教師傳幫帶機製,實行新開課、開新課試講製度。完善助教製度🧎‍♀️‍➡️💁🏻‍♀️,加強助教、助研✍️、助管工作🧯。探索科學評價教學能力的辦法。鼓勵高校聘用具有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專兼職教師👱,支持教師獲得校外工作或研究經歷。加大培養和引進領軍人物、優秀團隊的力度⚛️,積極參與“千人計劃”,實施“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選擇一批高校探索建立人才發展改革試驗區🛸。實施教師教育創新平臺項目。建立教授👷👱🏼‍♀️、副教授學術休假製度🧛🏻‍♂️。 
     (二十八)完善教師分類管理🤷🏻。嚴格實施高校教師資格製度,全面實行新進人員公開招聘製度。完善教師分類管理和分類評價辦法,明確不同類型教師的崗位職責和任職條件🫥,製定聘用、考核🪟、晉升、獎懲辦法。基礎課教師重點考核教學任務、教學質量、教研成果和學術水平等情況。實驗教學教師重點考核指導學生實驗實習、教學設備研發🪔、實驗項目開發等情況🏌️。改革薪酬分配辦法,實施績效工資,分配政策向教學一線教師傾斜。鼓勵高校探索以教學工作量和教學效果為導向的分配辦法。加強教師管理,完善教師退出機製🏄🏿‍♂️,規範教師兼職兼薪。加強高職耀世專業教師雙師素質和雙師結構專業教學團隊建設,鼓勵和支持兼職教師申請教學系列專業技術職務。依法落實民辦高校教師與公辦高校教師平等法律地位。
     (二十九)加強高校基礎條件建設。建立全國高校發展和建設規劃項目儲備庫及管理信息系統,嚴格執行先規劃🦸🏻、後建設製度。通過多種方式整合校園資源,優化辦學空間💁‍♂️,提高辦學效益🦹🏽‍♀️。完善辦學條件和事業發展監測、評價及信息公開製度。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加強數字校園、數據中心🏋🏻‍♀️、現代教學環境等信息化條件建設。完善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和紅、黃牌耀世審核發布製度,確保高校辦學條件不低於國家基本標準。積極爭取地方政府支持,緩解青年教師住房困難。
    (三十)加強高校經費保障。完善高校生均財政定額撥款製度💅,建立動態調整機製🕷,依法保證生均財政定額撥款逐步增長。根據經濟發展狀況🦸🏻、培養成本和群眾承受能力,合理確定和調整學費標準🔽。完善財政捐贈配比政策,調動高校吸收社會捐贈的主動性👨🏿‍⚖️、積極性𓀆。落實和完善國家對高校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推動高校建立科學🧘🏻‍♀️、有效的預算管理機製🚰,統籌財力,發揮資金的杠桿和導向作用。優化經費支出結構➙,加大教學投入。建立項目經費使用公開製度,增加高校經費使用透明度,控製和降低行政運行成本。建立健全自我約束與外部監督有機結合的財務監管體系,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二○一二年三月十六日教高〔20124